评估气腹与腹壁悬吊无气腹结合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价值。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进行的17例气腹与腹壁悬吊无气腹结合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Nissen术式15例,Toupet术式2例。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45~220 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50 ml,无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随访时间1~24个月,16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明确复发病例。
气腹与腹壁悬吊无气腹结合腹腔镜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
76例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38例给予莫沙必利。观察8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内镜下病变情况。
治疗组患者8周后内镜下治愈率占78.95%,对照组仅占26.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莫沙必利单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探讨腹腔镜胃底180°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腹腔镜180°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14例,术后随访6~25个月,对酸反流的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分析。
手术平均时间为54.3(45~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5~50)ml,无术中或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 h全流饮食。术后住院2~8 d,平均3.25 d。食管下括约肌腹腔内部分长度、食管下括约肌基底平均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力平均值、24 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食管下括约松弛率、食管体部蠕动平均波幅、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远端收缩积分最高值、收缩前沿速度、食管内部压力、食团内压平均最大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腹腔镜胃底180°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开展健康干预指导。6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和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服药、饮食、日常生活、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和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5%、81.7%、83.3%、75.0%、86.6%、88.3%、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61.7%、65.0%、55.0%、70.0%、63.3%、6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观察针灸药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绍兴第二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收治的11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针灸药浴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1.4%(53/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45/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SQI和HADS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药浴配合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更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和反流症状,避免依赖精神类药物和药物反流问题。
对比单纯膈肌脚缝合法和补片加固修补法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效果,评价复发率和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补片加固分为二组,其中31例采用单纯膈肌脚缝合法,为A组;46例采用补片加固修补法,为B组。分析单纯缝合及补片加固缝合术后食管裂孔疝的复发率及补片相关并发症。
从短期随访结果看,B组术后Visick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07),反流症状明显改善;A组食管裂孔疝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长期随访结果看,B组的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19),A组食管裂孔疝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接近于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补片加固缝合可显著改善反流相关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并降低食管裂孔疝复发的风险,但没有显著增加补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这可能与补片材质、使用指征及固定技巧的改进密切相关。
探讨胆囊切除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013年1月~12月147例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3~6个月,患者术前及随访期间均留取粪便作细菌培养、血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
本组147例,随访144例,随访患者中大肠杆菌(E.coli)和肠球菌(Ecc)计数均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Lgg)和乳杆菌(Lac)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Lgg/E.coli比值倒置显著[(0.017±0.08)vs.(0.45±0.56),P<0.01]。
胆囊切除可引起细菌变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感染发生机会,应注重推广肠道菌群的精准化调治。
探讨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收治1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5~78岁。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10例,Ⅳ型4例。3例经左胸行Belsey MarkⅣ修补术;1例行开腹疝修补术;7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5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Dor胃底折叠术。17例患者随访无疝复发;术后早期出现吞咽困难5例,腹胀2例,脓胸1例。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疗效确切,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建立用猪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联合胃大弯侧折叠术的动物模型的经验与体会。
对6头健康猪做麻醉,用OLYMPUS公司的腹腔镜器械,分别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Nissen胃底折叠术+胃大弯侧折叠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Toupet胃底折叠术+胃大弯侧折叠术,记录术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用6头猪开展的两种抗反流手术及胃大弯侧折叠术均成功,无术中大出血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经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侧折叠术的技术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