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成人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抗反流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学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外微创研究所, 新疆胃食管反流病与减重代谢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17-1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1
    摘要 (47) HTML (1) PDF (614 KB) (13)

    食管裂孔疝(HH)是胃食管连接部和胃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纵隔,多数HH患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机器人HH修补术是HH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机器人HH修补术取得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没有明确共识用于临床工作中,为了规范HH的机器人手术治疗,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牵头,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讨论,并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制订了本专家共识,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机器人HH手术的开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 2.
    辣椒素受体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苏拉依曼·牙库甫, 李义亮,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56-159.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10
    摘要 (13) HTML (0) PDF (402 KB)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病因是胃内容物逆流直食管或口腔引起的。目前,此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反流机制方面深入探讨并研究。但近几年来,分子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综述旨重点探讨辣椒素受体对GERD发病机制进行叙述。

  • 3.
    “四位一体”理念在胃底折叠术中的疗效分析
    黄恩民, 马宁, 侯泽辉, 刘创雄, 黄浩男, 汤福鑫, 曾兵, 李英儒, 甘文昌, 彭绍勇, 陈双, 周太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70-175.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2
    摘要 (12) HTML (0) PDF (485 KB) (5)
    目的

    评估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与胃底折叠术中应用“四位一体”理念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行的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的82例患者资料和手术录像。其中,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改良Nissen法进行胃底折叠及“四位一体”技术处理食管胃连接部(研究组),42例患者仅采用腹腔镜改良Nissen法进行胃底折叠(对照组)。分析人口统计学、围手术期和生活质量结果数据。

    结果

    相较于研究组,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表现出较优越趋势[(151.86±38.44) min 比 (171.82±38.07) min,P=0.021;(94.50±49.61)ml 比(113.81±56.35)ml,P=0.104]。研究组中有8例患者(20%)发生了术后吞咽困难,较对照组的5例(11.9%)发生率略高。然而术后半年,研究组的Likert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8)。研究组中67.5%的患者在过去半年内自我评价无症状(1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此外,在症状无改善/复发/恶化的患者中(定义为4级和5级),对照组有6例和2例,而研究组无患者报告这两个级别的情况。

    结论

    采用“四位一体”理念处理食管胃连接部可提高患者术后满意率和生活质量,但伴随手术时间和出血风险的增加。本研究的结论尚待前瞻性实验验证。

  • 4.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多学会共识指南(2022)》解读
    黄先觉, 花荣, 姚琪远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66-169.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1
    摘要 (12) HTML (1) PDF (359 KB) (4)

    2022年12月,美国胃肠道与内镜外科医师协会等多学会发布了《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多学会共识指南(2022)》,该共识指南围绕4个关键问题,探讨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标准化检查、诊断与治疗流程,对临床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对该共识指南进行解读,以期助力临床医师对共识指南的理解与掌握。

  • 5.
    探究双向沟通原理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买买提江·阿布都热西提, 古力扎尔·吾买尔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44-146.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7
    摘要 (12) HTML (0) PDF (312 KB) (1)
    目的

    探究双向沟通原理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院门诊部实施双向沟通原理,对实施前后门诊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进行记录与比较。

    结果

    实施双向沟通后,患者在门诊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医院门诊部实施柔性管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门诊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6.
    电针灸疗法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中的应用
    杨建军, 侯栋升, 赵李清, 董文培, 宋致成, 杨董超, 顾岩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21-124.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2
    摘要 (9) HTML (0) PDF (394 KB) (2)
    目的

    探讨电针灸在肥胖患者减重术前减重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肥胖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灸联合减重手术组和减重手术组,每组患者2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减重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等临床数据。

    结果

    电针灸联合减重手术组术前减重效果明显优于袖状胃组;电针灸联合减重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减重手术组;电针灸联合减重手术组术后第6及12个月额外体质量减轻百分比(EWL%)明显优于减重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灸能够明显降低肥胖患者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术前体质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提高术后减重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7.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与热能射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单中心随机试验
    王艳, 吕美慧, 王美峰, 林琳, 张国新, 姜柳琴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30-134.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4
    摘要 (9) HTML (0) PDF (395 KB) (3)
    目的

    比较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和热能射频消融(RF)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RGERD患者。将RGERD患者1∶1随机分为ARMS组和RF组,在术前和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GERD问卷(GERD-Q)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2年GERD-Q及RDQ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2年质子泵抑制剂(PPI)停用率和患者满意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分析34例患者(ARMS组18例,RF组16例),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均为100%。与RF组相比,ARMS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7.50±1.76)比(6.06±2.24)d,P = 0.044],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更高(27.78%比0%,P = 0.046)。术后2年,2组患者间GERD-Q和RD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9.56±7.16)比(8.06±6.64)分,(10.00±6.00)比(9.81±4.71)分; P均>0.05]。ARMS与RF组患者间PPI停用率和患者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61.11%比68.75%,61.11%比62.50%; P均>0.05]。

    结论

    内镜下ARMS 与射频消融治疗RGERD的临床疗效相当,疗效可维持至少2年,ARMS在RGERD治疗上具有应用前景。

  • 8.
    袖状胃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手术治疗选择的新进展
    韦笑韩, 任振, 刘虎, 潘晨, 吴立胜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01-206.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8
    摘要 (9) HTML (0) PDF (355 KB) (2)

    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手术类型,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给患者带来咳嗽、哮喘、烧心、胸痛、心律失常、慢性喉炎和龋齿等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本综述旨在总结袖状胃切除术后不同类型的并发胃食管反流病所需的修正手术选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Roux-en-Y胃旁路手术在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外,新兴的手术治疗选择如LINX抗反流系统也显示出潜力。然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标准化、术后并发症的管理和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仍然是面临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袖状胃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治疗的新方向和创新方法。

  • 9.
    生物补片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黄香港, 赵怡欣, 徐易敏, 邵翔宇, 程滔, 嵇振岭, 宋兴超, 李俊生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76-180.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3
    摘要 (9) HTML (1) PDF (449 KB) (2)
    目的

    探究生物补片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就诊的6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并且在术中应用生物补片,分别于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反酸、烧心、胸痛、呕吐、满意度、复发以及补片相关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相关指标。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术前平均年龄(61.85±15.8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44±3.65)kg/m2,平均手术时间(125.83±45.67)min,平均疝宽度(3.10±1.27)cm, 其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31例(51.67%),总住院时间(9.44±3.32)d。术后平均随访(10.68±6.15)个月,术后1个月随访完成率100%,术后3个月随访完成率98.33%,术后6个月随访完成率78.33%。患者术后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术前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为中位数3(2~4),术后6个月时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为中位数10(9~10),术后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患者症状学加影像学复发,没有患者发生补片相关并发症。

    结论

    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应用生物补片是有效的、安全的,在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补片相关并发症,患者总体满意度高。当然,这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估疗效。

  • 10.
    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分析
    贺欢, 孔文洁, 高峰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35-138.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5
    摘要 (7) HTML (0) PDF (341 KB) (3)
    目的

    分析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和内镜检查特点。

    方法

    收集2015年 3月至 2021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合并消化性溃疡和无合并消化性溃疡2组,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部位和分期。

    结果

    重度反流性食管炎1866例患者中, 334例合并消化性溃疡,占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17.90%,男女比例 4.39∶1, 与无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相比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 40~70岁,合并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0例(77.84%),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梗阻108例(32.34%);活动期溃疡186处(53.76%)。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269例(80.54%),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无合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735例(4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常合并消化性溃疡,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多为活动期溃疡,常合并上消化道梗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

  • 11.
    重视肥胖合并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的特殊性
    王睿, 杨建军, 宋致成, 顾岩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91-195.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6
    摘要 (5) HTML (0) PDF (367 KB) (1)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肥胖是引起食管裂孔疝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促进食管裂孔疝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理解肥胖促进食管裂孔疝发生的机制,综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术中探查的方式,提高肥胖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诊断能力,依据患者肥胖分级的个体化评估,对于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不同诊断时机、不同手术方式探讨肥胖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诊疗体验与思考。

  • 12.
    术中迷走神经刺激对胃肠手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开丽比努尔·阿布来提, 阿丽叶古丽·艾皮热, 李义亮,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25-129.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3
    摘要 (5) HTML (0) PDF (409 KB) (1)
    目的

    研究术中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大鼠胃底折叠术后康复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iVNS组)和对照组(即空白-iVNS),对2组大鼠进行完全胃底折叠手术(Nissen胃底折叠术)。试验组术中进行短暂(30 min)迷走神经刺激,对照组完成与试验组完全一样的迷走神经分离并电极接通,但未进行电刺激。在术后规定期限内观察动物的行为、进食量、饮水量和粪便等情况,同时在不同时段记录胃慢波(GSWs)以评估胃蠕动;在不同时间段采集血样本以评估炎症反应。

    结果

    (1)iVNS缩短开始进食水时间(P<0.05),增加粪便量(P<0.05)和增加粪便中水的含量(P<0.05)。(2)iVNS改善了术后6 h的胃电活动,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正常GSWs的百分比更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iVNS组术后24 h炎症细胞因子明显被抑制(P<0.05)。(4)与空iVNS组相比,iVNS术后6和24 h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增加(P<0.05)。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与术后更快开始饮水(r = -0.635, P<0.05)和进食相关 (r = -0.647, P<0.05)。所有实验大鼠未出现腹泻。

    结论

    短暂iVNS通过改善术后动物行为、改善胃肠道运动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增强的迷走神经张力来加速术后康复。

  • 13.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芬, 胡传国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39-143.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6
    摘要 (5) HTML (0) PDF (473 KB) (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GER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善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36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OHIP-14)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本研究136例GERD患者OHIP-14总分为(14.42±7.14)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口腔疾病、居住地、牙齿缺失均是GER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2.55%。

    结论

    GER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仍有待提高,同时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医务人员可根据上述因素给予GERD患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14.
    氧化应激、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在食管炎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阿布力克木·吾拉音, 王永康,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吴朝阳,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51-155.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9
    摘要 (4) HTML (0) PDF (379 KB) (1)

    食管炎性损伤常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逆行流入食管,诱发不适症状和食管黏膜病理病变。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反复酸/胆汁酸刺激的食管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会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胃灼热和反流是GERD的典型症状,非典型表现的数量估计超过100种,包括非心脏性胸痛、支气管肺或耳鼻喉症状以及牙齿侵蚀。对这种化生转化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GERD诱导食管组织活性氧氧化应激积累和慢性炎症局部浸润反应,炎症小体在该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细胞焦亡广泛参与消化系统各个脏器疾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阐述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氧化应激、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以及细胞焦亡在食管氧化损伤和炎症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现况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临床诊疗及机制探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15.
    结合胃食管反流病特征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阿孜古丽·阿力木江, 吾布力卡斯木·吾拉木, 阿巴伯克力·乌斯曼, 王永康,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47-150.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08
    摘要 (4) HTML (0) PDF (394 KB) (1)
    目的

    探讨结合胃食管反流病特征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及相关基础实验技术在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3名和博士研究生3名纳入为培养对象。所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常规麻醉、采血解剖取组织,标本处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实时定量RT-PCR等实验技术和SPSS统计软件的理论原理和应用操作。通过采用理论及操作能力考试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教学效果。

    结果

    经过实验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后,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与培训前相比,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所有研究生对上述实验技术的应用能力大大提升。培训后学生对实验理论和操作培训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统计软件、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对科研思维的启发程度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得分值明显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物模型建立和基本实验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有效帮助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 16.
    延续性护理对减重代谢术后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生活质量及减重效果的疗效
    蒋媛, 闫晶, 王俭,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艾克拜尔·艾力, 王永康, 阿巴伯克力·乌斯曼, 李义亮,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3): 160-165.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3.011
    摘要 (4) HTML (0) PDF (442 KB) (1)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减重代谢术后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生活质量及减重效果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65例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住院期间-出院后来院复查时进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治疗(住院期间-出院后-居家链式管理为期6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收集并分析腰围、臀围、血糖、血压、GERD症状评分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的变化差异。

    结果

    2组术后随访6个月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额外体质量减轻百分比(%EWL)、空腹血糖(FPG)、血压、GERD评分和HPLP-Ⅱ评分等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以及%EWL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GERD评分和HPLP-Ⅱ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6%比90.32%,P<0.05)。

    结论

    减重术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长期减重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GERD症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7.
    哮喘合并酸反流患者临床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后抑酸和肺功能的疗效
    麦热哈巴·哈力克, 艾帕都拉·艾斯拉, 赵燕霞,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魏雪梅,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81-186.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4
    摘要 (3) HTML (0) PDF (529 KB) (1)
    目的

    探讨对于哮喘合并酸反流患者临床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后抑酸和肺功能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住院的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51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对照组(给予哮喘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收集患者临床一般信息,肺功能,GERD问卷(GERD-Q),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以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等相关辅助检查数据。2组患者均进行治疗8周,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改善酸反流症状(GERD-Q)评分、ACT评分以及mMRC评分指标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经肺功能检查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显著改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研究组为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GERD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18.
    从前肠外科看胃食管反流病—培训与质控
    竺志豪, 周梦卉, 毛金磊, 王知非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212-215.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10
    摘要 (2) HTML (0) PDF (315 KB) (3)

    前肠外科,顾名思义,是消化道之中涉及肠以上器官的的外科,具体指的是以胃、食管良性疾病为主的外科,主要涉及到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Barrett食管、减重代谢手术等,国际上也有不少医院将一些食管癌、胃癌等恶性疾病纳入前肠外科。

  • 19.
    猪食管裂孔疝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
    赵敏娴, 李海云, 王浦, 郑若彤, 申英末, 杨慧琪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96-200.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7
    摘要 (1) HTML (0) PDF (377 KB) (1)

    食管裂孔疝是指除食管外的腹腔结构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的疾病状态,患者通常会有频繁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不适症状。近年来,食管裂孔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使得人们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加优化及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需求增高。由于临床试验在某些方面无法很好的满足研究需求,而动物实验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故将动物模型引入食管裂孔疝相关研究,而猪食管裂孔疝因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了食管裂孔疝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以及补片和补片固定装置的运用已成为目前最主流的治疗方式,猪食管裂孔疝动物模型为年轻医师提供了可重复操作的腹腔镜手术训练模型,也为验证新型补片和补片固定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证明。此外,猪动物模型还广泛应用于补片修补后裂孔处生物学行为改变等相关研究以及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新型术式的开发和机器人手术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就猪食管裂孔疝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20.
    小组式教学培训在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带教中的应用及作用
    赵长伟,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阿孜古丽·阿力木江, 王永康, 阿巴伯克力·乌斯曼, 吾布力卡斯木·吾拉木,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3, 10 (04): 187-190.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65.2023.04.005
    摘要 (1) HTML (0) PDF (294 KB) (1)
    目的

    探讨小组式教学培训在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带教中的应用及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微创外科专业研究生23名,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2名)和研究组(1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小组式教学授课。通过理论考试、实操应用(包括文献检索、统计软件)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2组教学效果。

    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操能力方面优秀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对小组式教学科研提升能力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科研思维的启发程度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结论

    相较于传统教学,小组式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阅读排行

更多